2013年11月16日,我院学习考察团在院长尹建民、党总支书记郭顺敏等领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院名誉院长莫言的故居,那片激发作者无限创作灵感的土地——高密东北乡。同行的还有王恒升副院长、刘家忠副院长,我院老师以及我院部分学生代表和说文文学社成员。本次活动以参观莫言先生故居,感受莫言先生文学创作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为目的,从中探寻诺奖诞生地的文学气息,激发大家学习与创作的热情。
早上八点,一行五十多人从潍坊学院南门出发,开始了这段神奇的文化之旅。
品味莫言作品,感受人文魅力
我们第一站到达的是位于高密一中的莫言文学馆。馆内收藏了莫言先生三十多年来文学创作的作品以及文学经历的珍贵图片与文字资料。莫言先生的侄子管相伦以文学馆解说员的身份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莫言文学馆内陈列的展览品。一进入展馆,一句“千言万语,何若莫言”的标语便对这位文学大家做了最好的形容,管相伦先生介绍到,文学馆全面展示了莫言的人生经历和辉煌的艺术成就,展览馆的二楼共分为 “文学成就”“成长道路”“文学王国”“故乡情绪”“文化交流”五部分展览板块,清晰展现了莫言先生一路走来的创作历程,其中展示了莫言先生的部分珍贵手稿、不同时期的照片、获奖证书原件及书法、书信等。在莫言文学馆的三楼,陈列的则是莫言先生在北京平安里书房的原貌,真实还原了莫言先生的创作环境,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手稿以及名人友人对莫言先生评价的题字和文章;在莫言文学馆的四楼,则清晰展现了莫言先生在文学王国里所获得的荣誉与收获,在鲜红的荣誉榜面前,管相伦先生从莫言先生11年获得的茅盾文学奖,12年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追本溯源,讲解了莫言先生创作以来所获得的种种奖项,深深地鼓舞了文学院的师生。而从莫言先生的一幅手稿中,他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小说创作的,“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把自己当罪人写”。而时任文联主席铁凝也以“高密宝地,大家莫言”高度评价了莫言先生的文学成就。最后,文学院师生一起在莫言文学馆前合影留念。在这里,我们看到小学辍学的他,历尽生活的艰苦,虽然艰辛,却笔耕不辍,发奋创作,佳作频现,打造了高密文学王国,成名之后仍不忘对故乡的那份感情,着实令人感动。
体验莫言生活环境,旧居感受创作灵感
参观完莫言文学馆后,中午稍作休息,我们便踏上了第二站——莫言旧居。跟随路边的蓝色指示牌,我们渐渐地走进了这位文学家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莫言旧居坐落在一个小村庄,慕名而来参观者将莫言故居视为了一块文学的胜地。莫言旧居院子不大,四周只有矮矮的土墙,房子还是旧时的土坯房。旧居讲解员为我们讲述了莫言先生在老屋的生活。莫言先生的老屋内只有简单的两个土炕和几个古老的桌子,再加上油灯等生活日用品,在西侧屋子里还留有莫言先生以前用的一些农具,这让我们对莫言先生的敬意更深,在如此的环境中却创作出了他的魔幻现实主义,背后的艰辛历程可想而知。在最后,王恒升副院长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谈到,我们在这次活动中选取来莫言生活过的地方感受一下莫言先生以前的生活境遇,可以让我们的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体会到莫言先生的文学精神和追求,这我们为以后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经验。
红高粱拍摄外景地,感受莫老的灵感源泉
没有停歇,我们来到了红高粱拍摄的现场。
初冬的时节,高粱地已经呈现出一片黯淡的灰褐色,已不见作者小说中那片鲜红的海洋,在这片已经拍摄完成的拍摄基地上,我们看到了戏中的单家大院以及留有的拍摄道具,站在这片高粱地中,我们就仿佛是戏中的角色,完全融入到这场景中,在其中中我们又看到了红高粱家族中所描绘的坎坷人生。王恒升副院长在谈到《红高粱》的创作对莫言先生的文学道路以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时谈到:“《红高粱》的创作,使得莫言先生的作品被中国乃至世界的读者所认识,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而这篇作品是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一部,从而使中国现当代文学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这次高密之行,我们充分体会到了这座小村庄独特的文化魅力,不仅心灵得到了净化,也将激发我们在文学创作上的热情,这样一场精神之旅不在于看过多少美景,而在与用心体味文学,爱上文学,成就文学的独特韵味。